文|历史轶事王
编辑|历史故事之王
前言
中国汉族舞蹈源远流长,从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到富有创意的现代舞,都承载着独特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舞蹈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这与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历史阶段,特别是音乐的历史阶段基本一致。
原始舞蹈及其发展历史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舞蹈艺术也是如此。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类从云南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逐渐过渡到马坎人、长阳人、丁村人等古人类。
舞蹈作为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自娱活动,也是原始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满足精神需求的方式。
由于舞蹈对人的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往往对人类的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下,舞蹈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活动。人们相信通过舞蹈可以获得更好的收成,促进人口增长和家庭繁荣,战胜敌人,驱除疾病。
因此,舞蹈作为人类文化起源的一部分长期传承下来,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各种舞蹈艺术形式。
原始舞蹈的历史记载有限,主要经历了口述史、旅行史和文字史三种形式。口述历史,如古代的《呕恢恢》,展现了庆祝、欢腾、赶走野兽的场景。
编年史通过模拟动物的吼叫声逐渐演变为乐器,如古代的《打歌》。文字的历史主要通过神话传说、出土文物的装饰、岩画和宗教仪式舞蹈来记录。
古代神话传说、岩画、文物保存了原始舞蹈的发展轨迹,当今的部分传统舞蹈仍保留着原始舞蹈的特点。这些表明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的真理。劳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人体,成为舞蹈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原始舞蹈最初的表现工具只能是人体,其内容和形式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劳动有关。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原始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不断丰富。
原始舞蹈除反映劳动生产的舞蹈外,还包括求偶舞蹈、战争舞蹈、祭祀舞蹈等。但通过比较分析,舞蹈起源于劳动的说法更有说服力。神话中的乐舞,如《神农》的乐舞、托力、葛天的八部歌舞等,都反映了劳动生活。
原始战舞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术舞蹈是千骑舞。在原始公社时期,人类就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观念,常常崇拜动物或其他自然物体。例如,《云门大卷》歌颂黄帝的功德,《大章》、《大韶》、《大夏》分别歌颂尧、舜、禹的武功和美德。
狩猎舞蹈的场景反映在今天的岩画和古代遗迹中,展示了原始人类崇拜生育能力的求偶舞蹈。原始舞蹈的特点是自娱性、群体性、健身性。它通常是一种即兴、自然的表演,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阶层的出现,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表演艺术,宗教祭祀中的巫舞也同时出现。最早的舞蹈文字记载是在甲骨文中。
统治阶级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在奴隶制时代,表演性舞蹈是为奴隶主娱乐而表演的,奴隶主以壮观的表演来展示自己的财富,从而促进了舞蹈技艺的发展。
商王追求新颖、奇特、华丽的音乐和舞蹈。虽然它具有消极意识,但也促进了歌舞创作的发展,将表演音乐和舞蹈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乐舞奴隶是最早进行专业表演的舞者群体,他们创造了原始时期精美的舞蹈。
殷商时期,政教合一,是政教合一统治时期。巫术和舞蹈进一步发展,巫师的地位高于乐舞奴隶。
由于当时需要借助占卜和神灵来解决疾病、收成等问题,所以在祭祀活动中巫师的舞蹈技巧非常高超。据记载,这一时期的典型舞蹈有《奏舞》、《庸舞》、《龙舞》和《羽舞》,用于祈雨。
先秦舞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不断,先秦时期的舞蹈形式逐渐形成。周初的礼乐编纂了前代的乐舞,不仅延续了几千年的舞蹈传统,而且在商代乐舞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舞蹈形式,使之大大提高。舞蹈的艺术水平。同时,利用音乐和舞蹈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统治阶级提供服务。
西周的礼乐制度中,不仅规定了舞蹈教育的等级制度,还建立了庞大的宫廷乐舞机构。这些措施积极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使当时的舞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西周时期,制定了完整的礼乐制度,为舞蹈的创作和表演提供了基本保障。这也为民间流传的舞蹈的组织、加工和编排提供了可能。
例如《天舞》和《六小舞》就是这一时期精心组织、加工、编排的舞蹈作品。西周时期创作的《大武》对中国舞蹈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存文献对此有丰富的记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音乐、舞蹈蓬勃发展,表演水平显着提高。舞者第一次被赋予个人名字。例如,技艺高超的舞者被称为“轩娟”、“提姆”等。同时,以舞蹈形象命名的舞蹈作品也首次出现,如《索尘》、《集羽》、《旋怀》、这些舞蹈的审美要求体现的是扭身弯腰的曲线美。臀部,清晰地表现出轻盈、优雅、柔软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对后世的舞蹈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武》、《激楚》、《结风》等舞蹈展现出与原舞完全不同的舞蹈风格,展现了汉族舞蹈的刚劲和阳刚之美。随后,刚与柔、飘逸与力的对比成为贯穿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战国时期,很多政治事件都涉及到乐舞的参与,而很多乐舞活动都与政治密切相关,甚至取得了成功,比如西施欺武王的故事。
在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艺术氛围中,音乐舞蹈理论应运而生,对中国两千多年的舞蹈史产生了影响。其中最早、影响最大的是儒家乐舞理论,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汉魏晋南北朝舞蹈
汉代是百戏最繁盛的时期,百戏包括杂技、武术表演、幻术、舞蹈等节目。据说四川的少数民族被称为贵族。他们勇敢善战,能歌善舞,深受刘邦赏识。
汉代著名舞蹈《巴渝舞》,因他们居住的巴渝地区而得名。公元222年,魏朝将其改编为《昭武舞》,晋朝又改回《巴渝舞》,并将其列为清商舞。这种舞蹈在宫廷中经过长期的传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巴渝地区的舞蹈仍然流传至今。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影响的舞蹈之一是“龟兹舞”,起源于新疆地区。公元568年,阿史那成为王后,从龟兹、疏勒、安国、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地区)带来了音乐和舞蹈。这些音乐、舞蹈传入中原后,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天竺、高丽等地的音乐、舞蹈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另一种影响较大的舞蹈是《西凉乐》,它也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
《百戏》 南北朝时期广泛流传于南北民间以及宫廷和各种宗教活动中。随着汉族政治中心的迁移和汉族大量南迁,北方的汉族传统音乐、舞蹈也被带到了江南地区。当时江南地区的民间歌舞十分繁荣。可以说,晋南北朝是各民族舞蹈大交流的时期。
隋唐舞蹈
隋代出现了七首乐曲,包括《清商伎》、《丁凉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和《文康伎》。公元605年至618年间,增加了《康国乐》和《疏勒乐》,使七声部音乐演变为九声部音乐。
其中以《康国乐》中的《胡旋舞》最为著名。其以“心应弦、手应鼓”的特点而闻名,如蓬松的小草随风摇曳。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个时代繁荣的经济和稳定开放的政治环境为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代,舞蹈继承了前朝的音乐,并进一步发展。唐代出现了一批为官员、贵族服务的舞蹈表演者,称为官舞、营舞、家庭舞。尽管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在他们的努力下,唐代的舞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唐代流行的舞蹈中,最著名的是《九部乐》和《十部乐》。《十部乐》是在《九部乐》的基础上增加的。
此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舞蹈与汉族舞蹈相结合的《高昌乐》和《坐部伎》。这些舞蹈在当时非常流行。《立部伎》 规模较小,表演人数较少,主要在宫廷宴会上表演。
唐代著名的歌舞剧有三部,分别是《坐部伎》、《大面》和《拔头》。《踏瑶娘》 是一种面具舞,起源于北齐,流行于唐代。它由一人独舞,动作简单、活泼。《大面》 据说来自西域。这是一种表现打虎场面的独舞。
《拔头》是当时一部比较完整的歌舞剧。据说,它是人们为了模仿妇女哭泣时的声音和动作而创造的。男演员女扮男装,后来女演员也参加了。唐代舞蹈在继承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民族民间舞蹈和外国传入的舞蹈,并大胆创新。
宋代舞蹈
宋代民间舞蹈兴起,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舞团。当时专门用于艺术表演的场所被称为瓦子或瓦市,它们起到了促进艺术教学和提高的作用。
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瓦片。南宋时,临安城及其周边有瓦30余处。其中以北瓦规模最大,有13个表演场地,涵盖杂技、皮影、歌舞、大象等多种表演形式。拍手、旋风、大头打、插旗、舞剑、刀舞等舞蹈、评委舞、花鼓、评书、相声等。
其中,《踏瑶娘》是指专门的舞蹈表演,其中旋转动作可能是最重要的技术。北宋瓦子著名旋转舞艺人张震女,表演《舞旋》,形式多样,有12套动作。
安徽的《花鼓》主要由男女两人表演,一人敲锣,一人打花鼓,边唱边跳。山西花鼓形式多样,有高鼓、低鼓、多种鼓。高鼓将鼓挂在脖子上,低鼓挂在腰上,多鼓则在肩部和腰部有多个鼓。山西花鼓的特点是舞蹈色彩奔放,充满豪情。
《凤阳花鼓》 舞蹈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种励志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花鼓》和《舞剑》是由武术演变而来的舞蹈形式,而古典舞则是由戏曲提炼演变而来。
宋代还存在一支规模庞大的业余民间舞蹈队伍,代代相传。每逢节日,各村、社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队。这个舞蹈队被称为“社火”。宋代宫廷舞团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延乐舞。
明清舞蹈
明清时期,戏曲和舞蹈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歌剧是巧妙地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表演艺术。它以丰富的生活内容、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而闻名。著名的。
明代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汤显祖是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舞刀》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的压迫,歌颂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精神。
《牡丹亭》也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品,其中穿插有舞蹈表演。此外,《浣纱记》、《跳和合》、《舞鹤》等民间舞蹈也出现在明代的戏曲中。
清代剧目中,以洪日升的《哑背疯》和孔尚任的《长生殿》最为著名。清代戏剧的繁荣还体现在京剧的兴起。清初以来,地方戏日益繁荣,唱腔丰富,剧目多样。京剧的形成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在戏曲舞蹈的影响下,清代民间歌舞迅速发展,出现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的花鼓戏、云南花灯、采茶戏等。明清两代政策多变,独立的正统舞蹈艺术已不多见,但民间舞蹈艺术仍然十分活跃。
结论
中国有着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也源远流长。观察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舞蹈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为舞蹈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舞蹈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
文中提到,唐代实行开放政策,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吸收外来舞蹈艺术并融入到自己的舞蹈文化中,从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 解析宋代舞蹈的发展与多元化传承[J].孙彦泽,艺术大观。 2023年
[2]舞蹈文化产业背景下基于晋代历史典故的舞蹈创作研究[D].赵辰元,山西师范大学。 2022年
[3] 论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C].曾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8年
用户评论
柠夏初开
哎,看了这篇文章,感觉汉族舞蹈真的历史悠久,传承了那么多年,真是太有底蕴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风中摇曳着长发
文章写得挺不错的,让我对中国汉族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更多人关注和传承。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中国汉族舞蹈的发展回顾,真是太有意思了。小时候就喜欢看舞蹈表演,长大才知道这些舞蹈背后的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请在乎我1秒
没想到汉族舞蹈还有这么多门类,真是大开眼界。希望我们的年轻人都能喜欢并传承下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瓜贩子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汉族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舞蹈不仅仅是艺术,还能传承文化。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中国汉族舞蹈的发展历程真的很不容易,希望我们的舞蹈家们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舞蹈。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为我们的舞蹈文化骄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太感人了,看到那些老一辈舞蹈家们为传承舞蹈文化所付出的努力,真的让人敬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中国汉族舞蹈的发展回顾,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我们的舞蹈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汐颜兮梦ヘ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审视了舞蹈的价值,舞蹈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文化的载体。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看了文章,才发现原来汉族舞蹈有这么多的流派,真是长知识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中国汉族舞蹈的发展回顾,让我明白了舞蹈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希望我们的舞蹈家们能将舞蹈发扬光大,让世界都了解中国舞蹈的魅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煮酒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汉族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舞蹈不仅仅是艺术,还能传承文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中国舞蹈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真的太棒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聽風
中国汉族舞蹈的发展回顾,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汉族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真的受益匪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希望我们的舞蹈家们能将舞蹈发扬光大,让世界都了解中国舞蹈的魅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样剩余
中国汉族舞蹈的发展回顾,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更多人关注和传承。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