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行:写南方,写北方,写传奇
横向评论:魏叔写的
前言
中元节在民俗中又称鬼节,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这个“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祭祖节日。简单来说,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但奇怪的是,北方地区普遍庆祝“七月十五日”;而在南方,尤其是两广地区(即岭南地区)则庆祝“七月十四日”,甚至“七月十三日”。
在今天人们的印象中,7月14日、鬼节、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可能都指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在传统中,真的是这样吗?
这是怎么回事?这还要从“七月半”说起。
1
《七月半》的名称可以追溯到中元节。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说:“古时,每年有四祭,四祭是根据谁生于四时,祭祀祖先、祖父母。因此,春天是曰庙,夏曰春,秋曰变,冬曰蒸。”
简单来说,就是说这是古人敬畏自然、缅怀祖先的一种祭祀形式。由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古时候人们会祭祀祖先,以表谢意。
意味着现在生活富裕了,天上的祖先的灵魂不用担心了。以前他们吃得不好,现在通过祭祀的方式提供给祖先和神灵。感谢祖先和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继续保佑,获得更好的收成。
2
一开始,《秋味》并没有固定的日期。它通常在谷物收获时开始。后来逐渐定格在七月中旬,按照节气,正是立秋后的第一个月圆。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
本来这是古代人们非常普遍的祭祖节日。其核心思想是提醒人们尊重祖先,履行责任和孝道。与“鬼节”无关。
直到道教的流行,“七月半”和“中元节”逐渐重叠,因为它们恰好在同一天。道教起源于我国,是本土宗教。 “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消灾。”关对应地狱。在道教中,地狱是阴间,是鬼魂居住的地方。
“中元”这一天,地狱之门敞开,鬼魂可以离开,有主的(即被祭祀的)可以回家享受祭祀,无主的(即被祭祀的)被亲人遗忘,无人祭祀)) 四处流浪寻找食物。因此,这一天被称为“鬼节”
就这样,“七月十五”、“中元节”和“鬼节”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正式合二为一了。正如它的本义一样,“秋味”已经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3
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七月半”融为一体。
因为在“中元节”形成之前,7月15日就已经被佛教征用了。佛教中的七月,原本是佛陀欢喜的月份。 “救道玄”就是救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或者说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简而言之,与道家的“孝”观念类似。持续的。
南北朝时期,“南朝寺院四百八十,雾中塔多”,佛教更加盛行,南朝梁武帝萧衍提倡“佛法说”。 “三教同源”,所以定农历七月十五为民间节日。当然,当时它的主要功能还是礼佛。
直到宋代,道教和佛教达到平衡,由于其含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区分,两种节日的习俗开始混合。这样,“中元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鬼节”就混合在一起,成为农历七月十五的通用含义。
4
讲座于7月15日结束,7月14日结束。
南宋末年,蒙古、元铁骑南下,迫使许多南宋宗室、宗族南迁。有些人被动地南迁;有些人则被迫南下。其他人则主动避祸南下。
7月14日也出现在这个时候。
在南下途中,这些氏族恰巧在七月中旬相遇。由于祭祖历来是人们的重要节日,仅一天之后,蒙元大军就赶到了。这些氏族之人无奈,只能提前逃命,远离故土。他们怕找不到祖先,就一路“放鬼”来指引祖先。鬼魂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食友”就是沿途撒上珍稀食物、鬼纸等,形成一条路线,让祖先的鬼魂跟着它回家(家就是人所在的地方)。
后来岭南安定后,次年7月14日,为了庆贺灾祸的残余,逐渐形成了“七月十四”来庆祝中元节。
5
毕竟,农历七月十四是广西人的“中元节”。推而广之,它与“鬼节”的含义相同。
事实上,不仅是桂平,广西、广东的大部分地区都过农历七月十四。有的地方7月7日迎祖先;有的地方7月7日迎祖先。在一些地方,7月13日是迎接祖先的日子。这也是由逃跑的时间决定的。
无论哪一天,总有“锣饭”(即祭祀); 7月14日晚上,告别祖先。晚饭前的祭祀结束后,晚上十点左右举行祭祖仪式。同时还会写上祖宗的名字(大概写多少)。祖先们一路前行,通过烧“红纸”(各家不同)、抬轿、带路的国王“红纸”、路口的纸钱等物、洒米水和稻米等来告别祖先。
过去,这个仪式相当复杂、严肃,是广西、广东地区最复杂的节日。
6
至于为什么广西7月14日要吃鸭子呢?如果连鸭子都不能离开广西,这就更重要了。
传说地狱之门已开,但鬼魂必须渡过忘川河才能离开阴间。由于奈河桥只能进不能出,所以凡间的亲戚们认为鸭子不会接触水,这样可以方便祖先的交流,所以他们杀了鸭子,让鸭子的灵魂到忘川河去求亲。祖先要渡河。
更重要的是,古人认为鸭子认得家,知道回家的路,可以把祖先的灵魂带回家。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7月14日吃鸭肉的习俗。
事实上,杀鸭的真正原因与农业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春天播种的时候,抓鸭苗放到地里。它们可以吃蝗虫和蚱蜢等害虫。到了秋天,鸭子也变肥了。秋收之后,祭祀就派上用场了。
另外,古代广西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中,有一种不成文的形式,即春节宰鸡、清明节宰猪、7月14日宰鸭、宰羊重阳节期间。
因此,广西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不知道你是否都经历过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呢?
用户评论
话扎心
标题里提到的“七月半”和“鬼节”听起来好神秘啊,我从小就是在农历七月半过鬼节的,那时候家里都会做些好吃的祭祖,感觉跟“7月14日”这个公历日期完全不一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弃我者亡
我一直以为“七月半”和“鬼节”是同一个节日,没想到还有“7月14日”的说法。听起来好有意思,打算查查这个背后的故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哈哈,广西的“传奇57”听起来好有深度,对于“鬼节”的不同叫法,我觉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这个标题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每年七月半家里都会举行仪式,虽然现在长大了对这些不太迷信了,但那份仪式感还是挺怀念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鬼节”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多元文化。希望作者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些不同的叫法背后的故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7月14日过“鬼节”?这可是个新发现,之前我只知道农历七月半是鬼节。是不是说各地风俗不同,庆祝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广西的“七月半”和“鬼节”听起来好神秘,我猜这个节日肯定有它独特的习俗和传说。期待作者能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每年七月半,我都会和家人一起祭祖,总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没想到还有“7月14日”的说法,真是涨知识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这个标题好吸引人,我很好奇“鬼节”在不同地区有没有一样的意思。希望作者能给出一个详细的解答。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剑已封鞘
小时候总听大人说七月半是鬼节,那时候觉得好恐怖。现在想想,其实这是一种对先人的怀念和尊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蝶恋花╮
广西的“七月半”和“7月14日”鬼节,听起来好有意思。我一定要深入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七月半,那时候的气氛真的很特别。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下各地的庆祝方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对于“鬼节”的不同叫法,我觉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很喜欢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每年七月半,我都会想起那些逝去的亲人,感觉这是一个很感人的节日。作者能详细描述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追忆思域。
7月14日过“鬼节”,这真是个新颖的想法。希望作者能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忘故
广西的“七月半”和“鬼节”听起来好有地方特色,我一定要研究一下这个节日的历史和文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小时候的七月半,总是充满了神秘和期待。长大后,虽然对鬼神之说不太迷信,但那份对节日的热爱依然没有改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鬼节,那时候的夜晚总是特别的安静,期待作者能分享更多关于这个节日的记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鬼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希望作者能深入挖掘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