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App
11月3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了《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2021年第11批,总第20批)》号,其中包含了豆瓣的名字。
12月9日,工信部再次通报,对106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应用程序进行下架处理。这次,豆瓣依然榜上有名。
工信部下架软件清单,图片来源人民网微博评论
此次下架,让豆瓣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有人为豆瓣感到遗憾,认为豆瓣的图书、视频、视频、群组等功能是不可替代的。还有人认为,豆瓣一片混乱,早就该整顿了。那么,豆瓣为何要下架呢?怎么就到了这一步了呢?
一、沉默与争议:豆瓣到底错在哪里?
豆瓣在工信部下架应用名单中排名第四。在涉及问题一栏中,提到了超出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工信部此前通报也针对存在超范围、高频率请求权限、收集非服务场景所需的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法行为的App。可见,豆瓣此次被下架,就是因为这些问题。
如果您是豆瓣的老用户,您在日常使用中或许能感受到通知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您不小心点击了首页的广告页面,即使按退出,仍然会跳转到广告中的内容。这让人有些恼火。事实上,豆瓣的问题远不止于此。豆瓣下架前一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约谈了豆瓣主要负责人、总编辑。此次采访是因为豆瓣多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和传播的信息。为此,豆瓣网运营主体北京豆瓣科技有限公司受到罚款共计150万元的行政处罚。
网络中国发布豆瓣网采访信息
再往前追溯,去年11月,豆瓣网因违反《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相关规定,未经国家许可,将“奥运”、“五环图案”等符号、词语用于商业目的,被禁止进入北京朝阳区市场。奥林匹克标志权利持有者。监督管理局对该公司处以罚款3万元。
再往前看,8月,豆瓣违反《网络出版服务规定》号,出版、传播含有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网络出版物,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罚款4万元。 4月,豆瓣因官网广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6360元,没收违法所得。
启信宝显示,豆瓣已3次受到行政处罚
据统计,仅2021年,豆瓣就被处罚20余次,其中多起最高50万元的罚款,罚款总数已达900万元。由于处罚,从12月2日零点开始,豆瓣群“回复”功能暂停,群内精选频道无法更新,豆瓣使用受到限制。
豆瓣发布公告
同时,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规定,被下架的App在40个工作日内不得通过任何渠道重新上架,这意味着豆瓣的新用户无法找到该App使用,豆瓣陷入了被下架的状态。 “沉默”。
这些处罚并非没有痕迹。几个月前,豆瓣针对“清浪·饭圈”活动发布整改公告。豆瓣旗下主要娱乐集团豆瓣鹅集团直接停牌。豆瓣在2021年11月26日发布的官方处罚公告中,删除违法不良信息71632条,封禁违法账号273个。这些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豆瓣在信息控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豆瓣公众号“豆妈妈”发布公告
那么,豆瓣能否通过加强监管来解决上述问题呢?情况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豆瓣官方简介对该平台的介绍如下:
“媒体让老少皆宜的大片无处不在,但做只适合某一人群的事情却显得力不从心。 ……不管你高矮胖瘦,白学霸,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欢的事物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然后通过他们找到别人。更多好东西。”
事实上,豆瓣本身就是这样规划的。它包容任何不同的想法,努力为大家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各种团体聚集了具有不同兴趣和爱好的人。在豆瓣上,你可以在哲学群里和你的朋友讨论尼采,也可以在“拖延症自律治疗中心”里和大家一起抱怨自己的拖延症并思考。想找好玩的可以去“哈哈哈哈哈哈”群。如果你去理发店没有剪出你想要的发型,你可以去“烫发失败团”。
豆瓣各群
几乎各种富有想象力的想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立足点,让豆瓣上的人感觉自己身处一个紧密相连的社区。正是这种宽容,为豆瓣带来了最初的成功,至今老豆瓣用户仍然称赞这些群体给他们带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部分用户投诉豆瓣娱乐集团
尽管豆瓣近年来加强了内容审核,但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部分用户的正常内容被豆瓣屏蔽,但发送不良信息的用户却完全不受影响。这让习惯了自由的用户抱怨不已。要求豆瓣改变其固定的运营模式似乎不太现实。而习惯了自由十几年的豆瓣社区如果彻底清理不良信息,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或许超出了豆瓣的承受能力。毕竟,豆瓣并不是一个利润大户。
在如何营销方面,豆瓣似乎也犯了一个错误。
2、豆瓣的错过与自救
豆瓣也许抓住了一个好机会。
豆瓣度过了成立之初的艰难时期后,豆瓣的潜力逐渐被资本发现。 2006年初,豆瓣获得联创Side Edge的首轮融资。 2009年获得B轮融资,2011年又获得BAI等公司的C轮融资。但豆瓣获得融资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20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平台将触角伸向移动端。豆瓣也开始尝试转型,将母平台上的很多功能拆分到各个App中,比如豆瓣城、豆瓣读书、豆瓣电影等,很多概念和模式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片来源36Kr
例如,豆瓣FM是中国最早的音乐流媒体应用程序。它根据平台算法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这已经影响了网易云音乐的设置。
豆瓣FM
豆瓣电影的在线购票和选座功能也先于猫眼电影等应用程序。也许豆瓣的转型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或者说豆瓣没有抓住自己产品的真正关键点。遗憾的是,豆瓣的转型并没有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拆分应用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猫眼电影、网易云音乐等晚于豆瓣的应用,后来却非常成功。这些无疑给了豆瓣巨大的打击。 2013年至2014年,豆瓣员工大量辞职。
直到2014年,手机豆瓣App才正式出现。它整合了自身的多元化功能,让移动终端发挥其传统的优势功能,如书籍、视频、群组等。但豆瓣还是晚了一步。微博和微信已经完成了市场份额的争夺,成为了迟来的豆瓣的有力竞争对手。时间就是生命,迟到的豆瓣不仅错过了机会,也错过了本来可以利用的市场。
豆瓣并没有因失败而止步。虽然移动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却让豆瓣理清了思路。关闭了豆瓣东西、一拍一等一些长期业务和产品,同时加速商业化。探索。
2017年,豆瓣推出“豆瓣时光”产品。第一期是诗人北岛主编的音频节目《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此后逐渐演变为知名学者、青年新秀、行业专家以多种形式参与的付费知识栏目。
豆瓣时光的一门课程
2018年,豆瓣读书获得柠萌影业6000万投资,正式脱离豆瓣集团,并在其旗下推出。也是在这一年,豆瓣6.0版本上线。主页添加了新的更新和建议。除了书籍、视频、群组两个传统模块外,还增加了市场,进一步推动商业化速度。
更重要的是,2021年11月15日,豆瓣正式注册软件“豆瓣在线直播安卓版应用系统”,这标志着豆瓣正式进军直播行业,想要赶上在线直播潮流。随后,11月19日,豆瓣上线《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与艺术的关键词》。豆瓣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些有关直播的消息。现阶段,豆瓣仍然主要与发行商合作进行直播。至于未来的计划,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
《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与艺术的关键词》 直播海报
直播的转型可以看作是豆瓣的自救。虽然结果还不得而知,但豆瓣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首先,豆瓣以书籍、电影、音乐起家,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文学艺术的人。这些忠实用户无疑是豆瓣目标市场的重要客户。如果豆瓣将直播内容瞄准这群人的喜好,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的。市场效应。其次,豆瓣拥有庞大的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仅2019年底,豆瓣注册用户就超过2亿,活跃用户超过4亿。这些用户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带来大量的流量。最后,豆瓣在专业知识领域拥有良好的声誉。如果聚焦自身优势,进行知识型直播,或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之前推出的产品“豆瓣时间”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知识付费的知识。经验。
但与此同时,直播的又是什么?如何打造自己的完整直播产业链?如何面对其他直播平台的竞争?这些都是豆瓣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豆瓣最新的自救能否成功,还是一个问号。
3、豆瓣的未来在哪里?
豆瓣一次次的转型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豆瓣日活跃用户仅超过13万。难以想象,2011年和2012年,其日浏览量高达1.6亿。
为何豆瓣总是转型失败?有以下几个原因:
1、豆瓣半开放的网络结构不利于深度化和垂直化。
豆瓣是一个兴趣社区。维系用户的是相同的爱好。没有固定的指导方针。这种网络结构始终是半开放的,这意味着豆瓣涉及的内容庞大而复杂,而且没有一个专门化的点。拿知乎作为对比,或许更能说明这一点。知乎是一个问答平台。无论提问涉及什么领域,知乎总是有明确的定位。但豆瓣不同。它确实是开放的、多元的,但因为过于宽泛,始终无法深入或完全垂直。
2、豆瓣的用户粘性问题。
这个问题还是源于豆瓣的定位。由于用户使用豆瓣是出于兴趣,一旦兴趣发生变化或者遇到其他更能表达自己兴趣理念、功能多样的应用,用户可能会放弃豆瓣。豆瓣的忠实用户大多是因为长期使用豆瓣而产生了感情,但对于新用户来说,豆瓣可能没有那么有吸引力。
3、豆瓣从精英转向大众,却没有拿出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
豆瓣近期屡遭处罚,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当时的“大众化”战略部署。诚然,志同道合的精英社区屈指可数,看起来像是一个自我狂欢的小圈子,不利于豆瓣未来的发展。然而,豆瓣在顺应潮流、普及它的时候,却忽略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精英时代”,大多数用户可以公平、公正地交换意见,气氛友好、融洽。因此,豆瓣作为平台的管理者,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进行管理和维护。依靠自觉的模式在普及之后就行不通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粉丝圈文化对豆瓣的影响。豆瓣的鹅组和瓜组屡屡成为网络上的是非之地,成为谣言来源、相互攻击的来源。地方、电影和书籍的评级可能不依赖于质量,而是依赖于某些群体的明显负面评级或负面评论。
一位图书编辑对这种现象非常愤怒
如果豆瓣在普及之初就采取了适当的配套管理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豆瓣绝对不会陷入目前内忧外患的局面。
那么,豆瓣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豆瓣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交体系。过去,豆瓣在社交体系建设方面可能做得不够。发广播的人、逛群的人、标记书籍和视频的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三类人。这导致豆瓣用户经常“自己玩游戏”,而且内部也没有该功能的连通性。但如果豆瓣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交体系,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用户的社交需求,豆瓣或许能够增强用户粘性,减少用户流失。对此,豆瓣在用户首页的“小动作”等功能可以算是进步的开始。
其次,豆瓣应该推出更好的审核管理方案。豆瓣严重依赖用户的自我管理模式,这显然不适用于用户多元化的今天。豆瓣可以在各个模块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或者将群组管理员纳入操作系统,加强对信息的过滤和过滤。
最后,豆瓣需要明确定位,重点发展“爆款”。在2016年的宣传视频中,豆瓣将自己定位为“我们的精神角落”,并明确了平台的核心发展核心。接下来,如何用产品丰富其所维护的品牌形象,是豆瓣努力的重点。
豆瓣大众点评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公众心中树立了“靠谱”的权威印象。平台或许可以在这方面发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大做文章,将优势转化为现金。
结论
豆瓣最近的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发生的。十多年来,豆瓣始终缺乏解决运营、转化等层面问题的意识。同时,也屡屡错失行业转型的最佳机遇。更糟糕的是,豆瓣的发展引发了公众越来越多的争议。一方面,艺术青年和豆瓣老用户肯定豆瓣的自由、独特、不服从。另一方面,普通用户厌倦了豆瓣群。无尽的争吵和谣言。在随后的危机中,豆瓣展开自救,但实际结果却并不理想。能否摆脱危机,稳步实现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的双赢,仍需要平台在完善社交体系、升级审核管理方案、开发旗舰产品等方面下功夫。致力于保护用户精神形象的豆瓣能否渡过这一坎,走向更远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
[1]钛媒体:《我们的豆瓣:成也精神角落,败也精神角落》
[2]36氪:《豆瓣沸腾15年:那些错失与坚守》
用户评论
日久见人心
豆瓣被封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某些内容触及了敏感话题,导致相关部门出手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堕落爱人!
哎,豆瓣被封了,真是可惜,里面好多好的电影和书籍推荐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豆瓣被封,我担心再也找不到那些深入人心的影评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豆瓣被封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外部压力只是导火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惦着脚尖摘太阳
豆瓣被封,我猜想是跟版权问题有关,毕竟现在版权意识越来越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秒淘你心窝
豆瓣被封,我有点失望,毕竟那是我寻找好片子的根据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豆瓣被封的原因,我觉得是网络环境治理的一部分,加强监管是好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豆瓣被封,我担心以后再也找不到那些有趣的豆瓣小组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顶个蘑菇闯天下i
豆瓣被封,我猜是某些负面评价影响了品牌形象,导致被勒令整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豆瓣被封,对我来说是个打击,之前在里面积累了不少资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王派我来巡山!
豆瓣被封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涉嫌传播不良信息,但我觉得这只是表面原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豆瓣被封,我有点同情那些靠豆瓣为生的影评人和书评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豆瓣被封,我觉得是互联网监管越来越严格的表现,但我也担心言论自由。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豆瓣被封,我猜测是内部矛盾爆发,导致外部力量介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豆瓣被封,我有点怀念那个可以自由交流的电影爱好者的平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豆瓣被封的原因,我觉得是互联网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而做出的妥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玻璃渣子
豆瓣被封,我担心以后再也找不到那种在豆瓣上结识志同道合朋友的机会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豆瓣被封,我觉得是文化审查的一部分,但我也希望我们的文化环境能够更加开放。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豆瓣被封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商业利益,但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限制言论自由的借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