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科普中国寒假专题栏目《少儿高科技课》!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从智能语音助手到无人驾驶汽车,从AI绘画到机器学习,为我们开启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本专栏将通过视频和文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人工智能的原理、应用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快来和我们一起开启人工智能之旅吧!
以下为文字版:
(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人工智能依靠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给各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人工智能到底有多聪明?或者说,人工智能真的有“智能”吗?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AI距离智能还有多远。
图灵测试
早在上世纪人工智能诞生之前,一些科幻小说就涉及到对机器人和外星生命的智能判断。然而,之前关于情报的讨论更多地集中在情报的定义上。
即使在今天,对“智能”一词给出一个全面的定义也非常困难,并且存在着各种跨行业、跨领域的争议。
1950年,著名数学家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他没有从定义上讨论什么是智能,而是提出了一种更直接、更容易操作的测试来衡量机器是否具有智能。这项测试被图灵称为“模仿游戏”,即模仿游戏,这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的具体方法如下。测试需要由人类评估者和受试者两方共同完成。
主体可以是机器或真人。评估者并不知道受试者的真实身份,但可以通过短信与受试者进行交流。可以理解为隔着屏幕聊一会儿,然后判断对方是不是人。
在此期间,机器会尝试伪装成人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如果机器能骗过30%的人类评估者,就可以认为它是智能的。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毕竟,人工智能必须尽可能多地理解人类语言和知识,才能更好地“伪装”成人类。
此外,人工智能还需要模拟人类的心理特征。例如,如果你连续问五次“明天会下雨吗”?如果对方是AI,它可能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但如果是真人,到你第三次问的时候,它可能会变得不耐烦。
目前,已经有聊天机器人通过了图灵测试。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名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ustman)的聊天机器人。
该机器人伪装成一名13岁的乌克兰男孩参加了测试。因为这个身份,人类评委们都觉得它回答的一些问题很奇怪。但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处于青春期的外国男孩难免会有些叛逆。
就这样通过图灵测试,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狡猾。人们也很难不怀疑,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确实意味着它们拥有智能。
中国房子思想实验
事实上,图灵测试提出后,科学家们就不断质疑其可靠性。最具代表性的是约翰·塞尔1980年提出的中国房子思想实验。
这个思想实验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懂英语但不懂中文的人被锁在一个房间里,房间外面的人可以通过中文笔记与里面的人进行交流。
虽然房间里的人听不懂中文,但有一个问答手册,记录了几乎所有可能遇到的中文问题以及相应的答案。当然,答案也是用中文写的。这个人只需要在手册中找到问题,复制答案,然后交给外面的人即可。
外面的人可能会认为里面的人是中国天才。但实际上,里面的人只是在查看说明书而已。至于这些问题和答案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因此,并不能说这个人真的懂中文。
这个思想实验说明,即使计算机能够用人类语言回答人类提出的问题,也不意味着计算机真的在思考。它只是根据人类给出的规则和手册生成答案。 —— 这样的反驳显然很有趣。力量。
此外,其他反对的声音也纷至沓来。所以时至今日,虽然图灵测试仍然存在,但它并不是判断人工智能是否“智能”的唯一标准。
2023年,AI21 Labs对包括Chat GPT在内的多种大型模型进行了在线图灵测试。总共进行了200 万次对话。 32%的人将AI误认为人类,表明这些大型模型语言模型已经通过了传统的图灵测试。
现在,人们在评价人工智能智能时,可能会从逻辑推理能力、答题准确性、错误率、对具体内容的理解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以做出尽可能全面的判断。
对于具有特定功能的机器人,比如围棋机器人Alpha Go,也是根据其围棋能力来评估,而不是让它与人类对话,这显然更合理。
相信未来会有更好、更客观的方法来评价AI的“智能”。这不仅让我们对AI的能力有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深入思考“智能”的含义。
策划及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造培育工程作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出品
出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银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北京云雨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评论|秦增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规划|付思嘉
编辑丨付思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