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攻击性行为PPT课件教案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PPT课件这个PPT共27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PPT课件教案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PPT课件这个PPT共27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特点,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与改善措施等,欢迎点击下载。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幼儿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
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特点
首先,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一般讲,在儿童成长发育的早期,争吵、打架、说谎、骂人、破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而且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岁前儿童,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表现得大致类同,但是,4岁以后,男孩则打得多叫得少,而且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比女孩更加稳定。
其次,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是否提供模仿的样例密切相关。经验表现,向儿童提供攻击性行为的样例,也就是提供模仿攻击性行为的对象。当前,大量电视、电影、录像片中的武打动作、枪战场面、凶杀情景等暴力情节,引诱儿童模仿打斗,表现凶残,情感冷漠,行为失常,甚至形成攻击性人格障碍。因此,给儿童提供模仿攻击性行为的样例,不仅会增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甚至会走上暴力犯罪的歧途。
第三,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随奖惩手段的不同而发生性质上的不同。任何形式的惩罚则会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例如,口头批评、停止活动、暂时隔离等方式,都会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次数,减弱攻击性行为的强度。因此,奖励和惩罚是增强或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第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随攻击性行为的反馈而发生态度上的变化。研究发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次数和强度,往往以被攻击性行为时,被攻击者作出沉默、退缩、哭泣的态度反应时,那么,这个攻击者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别的儿童;相反,当被攻击者受到攻击时,立即给以反击,那么,这个攻击者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或转向另外的对象。因此,对攻击者攻击性行为的消极反应会强化攻击者的攻击行为,而对攻击者攻击行为的积极反应会制止攻击者的攻击行为。
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1、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来分,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源于愤怒的情绪,目的是给他人造成痛苦或伤害,并以此乐。)和手段性攻击(也存在伤害他人的动机,但伤害是为了达到其它目的,而不是给他人造成痛苦)。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看,前者比后者要严重得多。
2、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分,可以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习惯性攻击性行为(个别幼儿由于多次发生攻击性行为而又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因而养成某种习惯,频频发生,成为习惯性攻击性行为。)和偶发性攻击性行为(某个幼儿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两次攻击性行为。大多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属于这一类)。前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它产生的原因也特别的复杂,在纠正时,既需要找出其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又要有相当的耐心。
3、从动机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指儿童去攻击别人的目的是去伤害或侮辱一个他所选定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他所憎恨、讨厌或不喜欢的,敌意攻击可能是通过身体的、语言的攻击,或者是破坏他人的物品;工具性攻击指儿童伤害他人是为了达到另外一种目的,如撞倒同伴去抢他的玩具、伤害他人引起大人的关注等,攻击别人在这里是作为一种手段。有的时候,儿童的攻击行为是这两种的混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攻击行为可以分为攻击他人和攻击自己。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家从人种、文化和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对人的攻击性成因进行过许多探索,发现了很多影响的因素,其主要的有家庭氛围因素,媒体因素及心理环境因素。
(一)家庭氛围
1.家长的抚养与教育方式对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学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抚养与教育方式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如今,家庭氛围对幼儿园儿童的抚养与教育方式主要有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及民主型。
(1)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按照一套硬性的规矩管制子女行为,强调权威和传统,要求子女服从,常常表现为对子女的强制、命令甚至采用专断、独裁的态度。专制型的父母往往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办事,他们认为儿童必须服从,必须限制儿童的自主性;专制型的家长常常滥用职权,不鼓励儿童有同父母不同的看法,对儿童缺少温暖和慈爱;并实行高度严格的控制,不鼓励儿童的独立自主。
(2)溺爱型
爱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但盲目的爱是一种溺爱。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保护得过分,事事都由自己出面替子女办理,是子女什么都不会做。这类家长既看不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一味地娇惯和放纵孩子,甚至不惜作子女的奴隶,把子女捧为“小皇帝”,对子女的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行为采取包庇袒护的错误做法,甚至包庇犯罪行为。
(3)放任型
这种放任型的抚养与教育方式是值得关注的。放任型的父母很少干预子女的言行,无视子女的情况和需求,对孩子放任自流、漠不关心、不重视。在放任型家庭中,家长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自然发展。显然在这种家庭中,孩子没有得到家长应有的关心。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比较活泼、真率、爱说爱动,这些使得他们易在一定的情感情景下,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自己真挚的心理、思想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但家长因种种原因疏于与他们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对家长的冷漠便会产生不满,逐渐出现各种问题,
(4)民主型
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长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孩子愿与父母坦诚、积极的交流。这种家庭环境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的。民主型的父母鼓励子女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个人特质,采取开放的态度与方式与子女沟通,对子女的违规行为很少采用处罚的方式,而是通过接受或双方让步,使子女做适当的自律。在民主式教育模式下儿童既有适当的自主自由,又要接受家长的指导与帮助,儿童与家长间互动的方式是民主的、合作的,而非专制和放任的。 民主型的家长对子女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而不是盲目的爱。理智的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父母把爱与严和谐统一。
2. 孩子也会影响父母
关于父母抚养方式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对儿童早期攻击性行为的容许态度能最好地预示男性青少年期的攻击性行为;其次的有效预测指标不是父母的抚养方式,而是儿童自己气质的冲动性(高活动性、冲动性的儿童易成为高攻击性儿童)。从事这项研究的奥尔维斯认为,一方面,高活动性、容易冲动的儿童会使母亲精疲力尽,而变得对他的攻击性很容忍从而助长孩子的高攻击性;另一方面,孩子的行为常常激怒母亲,使她无法容忍而采用体罚的方式来警告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这就是说,孩子自己也参与了家庭抚养环境,并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正是这种环境导致了儿童的攻击性倾向。
(二)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尤其是儿童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影视、游戏、网络等媒体中的争斗与暴力内容对幼儿园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有关媒体暴力对幼儿园儿童不良影响的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新闻报道逐年递增。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学习理论认为,在整个儿童期,观察学习和模仿是获取运动与社会技能的主要方式。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专门用于模仿的神经结构,些神经结构有助于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快速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教师、兄弟姐妹和同伴,儿童还可以从媒体,如影视、网络、电子游戏和视听CD中获得丰富的榜样资源,再加上儿童缺乏完善的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就很容易造成不加选择的模仿和尝试。
(三)儿童自身的心理的环境
1.挫折的行为反应
挫折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由于挫折威胁一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剥夺某某活动动机的需求,因而当儿童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当然,挫折引起的反应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存在着个性差异的。一般讲,独立性强的儿童,挫折后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依赖性大的儿童,挫折后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2.模仿行为
模仿也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由于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而模仿学习的能力却很强,因而成人如果用粗暴的方式训斥孩子。孩子就会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其他儿童:成人如果放任孩子收看大量打斗和枪战的电视像片,孩子就会学会打斗,增强攻击欲,强化攻击性行为。另一方面幼儿如果在生活中常看到成人、同伴的攻击性行为,也会不知不觉仿效。一般来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是直接指向同伴而不是成人,而遭受攻击的那个幼儿的反应却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对方也“以牙还牙”,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后就不太敢再侵犯对方:反之,如果对方哭了,退缩了,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胜利者”自居,以后对这个孩子可再度侵犯或欺侮。另一方面,看电视和录像中的暴力片而学得不少。幼儿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电视或录像,电视起了“保姆”的作用,而家长见孩子一看电视便一动不动,目不转睛,也乐意给孩子看,许多成人的武打片、儿童的节目中都含有不少进攻的镜头,往往给孩子输入一种极端的想法,似乎只有采取强有力的进攻,才能打败对手
3、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教师的教导在幼儿的身心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也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恐吓,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拿东西砸向同学,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教师的消极评价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如果教师对某个儿童有偏见,一再批评该儿童,这样其他小朋友 也会对这个小朋友产生偏见,儿童经常处于这种被排斥,不被接纳,缺乏关心、表扬的环境中,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该儿童为了使自己不受其他小朋友的排斥与欺负就会对其他人产生防备心理甚至是防备行为,时间长了这种防备行为就会演变成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活动的设置也会是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体征、体质、气质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那些天生爱热闹的、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但是生理因素只是影响因素的次要部分。
(二)家庭因素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模式有关。高度攻击性幼儿大多数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类型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对儿童限制的失当。“绝对权威”型的父母过于控制幼儿的自主性,易于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的要求,并常常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攻击。“过度溺爱”型父母则完全放弃对幼儿的限制,使幼儿的利己排他行为滋长,一旦他们的某种需要受到限制,就会大哭大闹,以反抗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所以说家长过分溺爱幼儿、过分要求幼儿、过分放任幼儿都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三)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电视大众化以后,幼儿用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多,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提供了攻击样板,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
(四)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人对物产生攻击性行为。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与改善措施
(一)我国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优化幼儿的活动环境,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中的不利刺激儿童活动室中社会性密度的增加,玩具数量的不足、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有攻击性色彩的词语和攻击性行为的刺激等环境都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了游戏室中儿童人数增多会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增加,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适宜的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
2.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促使幼儿在行为和认知上保持统一
幼儿攻击性行为多与其认知水平较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幼儿往往对来自同龄人伙伴的信息以自我为中心做出判断。
如果儿童对别人的行为判断是敌意的,他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攻击性,他的攻击性行为不会产生。在幼儿中很多攻击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彼此间没有搞清楚他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而攻击性强的儿童往往用敌意的动机去判断别人的动机,这样就增加他攻击的次数和被攻击的次数。
另外,同伴间也产生行为上的相互模仿,一个不善攻击的幼儿在一个相互攻击的群体中,很快也会以攻击的形式对付其他幼儿。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幼儿童正确认识和同伴的关系,教育幼儿学会宽容的态度对待同伴
3.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分享能力以及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
幼儿时期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会有助于幼儿学会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会有助于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1)自带玩具,鼓励幼儿独立交往.
(2)多给幼儿提供一些轻松自由、感兴趣的合作活动。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而游戏对于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娃娃家、超市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自由组合、自己分配角色,一起玩,一起交谈,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交际,并从中体验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以及互爱互助、热情待人、的优良品质。
(3)教师参与并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对幼儿园的适应和喜爱是从其接触的教师和同伴开始的。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交往中,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分享,当幼儿能较好的与同伴合作、分享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进一步强化合作、分享行为。
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分享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相互合作,从而带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提高。
(4)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愤恨。有这种行为的儿童可能对自我不满,或者在爱的关系上受到挫折。家长要从各种方面关心他,爱护他,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爱怜之情。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在日常教养中,渗透移情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养中,成人(特别是教师、父母) 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反映在行动上,一定程度上,好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应此,我们要充分抓住幼儿个性品质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及时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影响的关系,培养训练幼儿的移情能力。
(二)对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措施
(1)注重体验,激起情感共鸣
幼儿期(3-6岁)是孩子情感发展和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幼儿的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根据情感的本质特征及幼儿情感的发展特点规律,我们从“情感体验”、“表情表达”、“替代想象”、“自我调节”几个方面人手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情感体验。依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进行体验,从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为此教师要注重创设典型情景。
2、表情表达。表情不仅是幼儿情绪体验的表现形式,而且在表达感情时,其情绪体验也随之发生变化。
3、替代想象。多让孩子想象自己处于别人位置时的感受,有助于攻击性行为的减少。
4、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在没有外部指导或监视的情况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以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设立了“心情小站”,由幼儿轮流当心情疏导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分析争执的问题。当其他幼儿发生争执或矛盾后,请小站帮忙解决,以幼儿为主,为辅,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通过概括他人的观点,逐渐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观,纳入其自我概念中。
(2)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发展,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1、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行为的刺激
给幼儿提供宽敞空间,而不是提供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还包括平时家长不经意的娇宠所造成的霸气及带有暴力情节的影视录像的影响。其实孩子攻击他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导孩子,给他分析影视上以及生活中的暴力行径的坏处。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联系,摒弃以暴制暴的棍棒教育,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他人的对其攻击性行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欢迎的。
2、转移注意法
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给予较多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起孩子多方面的兴趣,陶冶性情,从而达到根治攻击性行为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①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②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景佳途径,多引导孩子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孩子恢复心理平衡,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3、家长积极配合正确对待孩子们与同伴这间的矛盾冲突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家长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家长还可以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例如: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
4、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孩子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能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是因为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⑥所以,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这就要求,一方面成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恶意攻击:另一方面,应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即使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动机可有是善意的。如“打抱不平”等,也要及时教给正确的解决方法。应注意的是,矫正的重点不在于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在于及时使孩子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成人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而且最终也不可能使孩子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5、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性行为不予强化、不予注意,而对其被攻击的对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
孩子有可能以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成人可以用不予理睬其攻击性行为和言语的方法使其达不到目的,同时用温柔、亲切的态度去安抚被攻击对象,成人这种一冷一热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提供了非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6、轻度的惩罚
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采用轻度的惩罚有效的,例如:暂时隔离孩子。对幼儿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成人对他的关注,所以,不理睬孩子,是一种特别敏感的惩罚。这样即可以使孩子体会到是攻击性为发生后的不良反应,也可以有机会其平静,以便进一步与他交谈,但是,运用该法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让其“坐冷板凳”,在帮助其认识错误后要解除惩罚,而且要注意安全,时间不宜过长。
(3)让幼儿参加与情感经验活动,体验理解攻击性行为的负作用。
在幼儿园里,可以创设相关幼儿遭遇别人的攻击性行为的情境然后启发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在讨论中自己找到结果,在教师的情感渲染下产生对有攻击性行为者的厌恶和被欺负幼儿的关爱。
(4)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体验理解攻击性行为的负作用
(5)通过挫折教育,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正确认识挫折
首先,要让幼儿认识到挫折存在的普遍性。对幼儿而言,就是让幼儿认识到自己身边有许多会让你觉得不高兴的事,这些不高兴的事,不会消失。第二,师生共同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
2、正确对待挫折
由于幼儿年龄小,受到生活经验生活范围的限制,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感情用事,所以攻击性行为会随之而来。让幼儿学习一些方法,如转移法,适当渲泄法等,可以缓冲幼儿的情绪,便可能正确对待挫折。创设挫折情境,提高承受力。
(6)增强教师和家长指导的目的性
根据攻击性幼儿家长的特殊性和家庭教育特点,根据攻击性幼儿的差异性和可变性,不断调整丰富家教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并随着指导的深入,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来帮助研究人员在家教指导中端正家教观念,较好地把握幼儿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关系,把握好介入指导的分寸和质量,采用多种指导途径和方法,定期指导和随机指导有效的结合,提高家教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与家长应主动探讨如何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的方法,把接受指导和指导孩子的过程视为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不仅从语言上,而且从行为上影响孩子,促进孩子的变化。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幼儿素材

幼儿园安全我会打求助电话PPT课件教案(小班安全活动会打求救电话)

2024-3-19 11:24:11

幼儿素材

幼儿园古诗乐游原FLASH课件教案动画(古诗乐游原教案小班)

2024-3-19 11:44:42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