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全套PPT课件这个PPT共337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现代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幼儿游戏,幼儿园的教学等,欢迎点击下载。课程介绍
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并引进国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探讨我国学前教育的规律及今后发展趋势。通过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科学水平,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教育,为培养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学前教育也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订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和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的
学前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这门学科,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实际,培养他们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学习学前教育学应以相邻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最新科研成果为科学基础,探讨学前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新问题,同时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托儿所、幼儿园实际,进行或参加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及动手能力以及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介绍
《幼教博览》月刊
《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孩子》月刊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幼儿教育》月刊
《早期教育》月刊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幼教博览》月刊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对象:3-6岁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
办刊宗旨:学前教育理论的核心
出版时间:每月1日
主办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部分栏目:
理论建设
科研与教研
幼儿园教改
国外幼教
教师成长
问题与研究
《孩子》月刊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幼儿教育》月刊
《早期教育》月刊
绪论
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的学前教育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3~6岁幼儿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学前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学前年龄阶段的划分在各国是不同的,有的国家为 2~5、6岁,也有的国家为初生到5、6岁或7岁。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与3~6岁儿童教育有密切联系,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把两者统称为学前教育较为恰当。〈〈〈〈〈〈
绪论
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二、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1、认识学前教育规律,增强教育过程的针对性;
2、发展和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理论水平;
3、胜任未来职业。
四、如何学习学前教育学
1.理论联系实际;
2.注意学习相邻学科的知识;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学前公共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沿革。
2、学前教育的本质。从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和论述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3、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任务。学前教育是学制的第一个环节,学前教育的具体任务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向他们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奠定基础。
4、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有:〈〈〈〈〈
学前教育的内容
(1)儿童的全面发展 ;
(2)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研究游戏及其教学的基本理论及如何通过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等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与家庭的联系。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国外科研成果在下列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如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认知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运用,儿童情感的发展和儿童行为的研究,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实验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等。
2、中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工作也日益开展,如:①扩大了研究对象,儿童的年龄延伸到 3岁前。②重视进一步运用儿童发展的理论和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学前儿童学习的过程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③从学前儿童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出发,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④重视研究学前儿童智力的早期发展、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等等。⑤重视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等等。
第一章 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观念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幼儿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现代幼儿教育的萌芽
二、现代幼儿教育的意义
三、儿童观的发展
(一)什么是儿童观?
(二)儿童观的发展
(三)儿童观发展的表现
四、生命全程发展的观点(现代社会儿童观的具体体现)
现代幼儿教育的意义
现代幼儿教育的意义一般可涵盖两个方面:
1、它是指现代社会的幼儿中心教育。
2、它是指社会变革时期的“完整幼儿教育”
所谓“完整幼儿”的教育,是指幼儿整个自我观念的建立,旨在促进自我生物的、认知的、情感的和社会的成熟。简而言之,在培养幼儿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同时,力求个体性与群体性兼顾,智力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兼备,情感发展与理性发展协调。
现代幼儿教育的萌芽
1、1899年,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发表了〈学校与社会〉一文,极力主张学校与教育应该社会化。(1899年由瑞典爱伦凯女士创刊〈儿童世纪〉,提出了20世纪将是“儿童世纪”的口号。
2、1907年蒙台梭利创设“儿童之家”。
儿童观发展的表现
儿童观与科学研究
儿童的独立性(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
儿童权益的确立
儿童观的发展
1、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被压抑的儿童观时期”。儿童的价值与权利并没有受到重视。
2、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儿童的灵性被发现,出现了具有发展无限潜能的新的儿童观。
(1)洛克的“白板论”:认为儿童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与发展的可塑性。
(2)卢梭的“自然论”:认为教育应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法则。
(3)教育中的“儿童观”:福禄贝尔等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
3、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以儿童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
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尊重儿童。
(1)在美国,杜威首创了儿童中心的教育
(2)在英国,爱伦凯提出了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响亮口号
(3)在日本,福泽谕吉等教育家提倡儿童的平等权利,反对家庭中的等级
(4)在我国,新文化运动也呼吁着新的儿童教育,促进着新儿童观的产生。
生命全程发展的观点
(一)基本观点
1、人的发展是一种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2、人的发展是多层次的。
3、人的发展是多方向的。
4、人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方法论
1、“生命全程观点”中的“过程观”,也即把人的发展看作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2、“生命全程观点”包含着一种“生态观”,也即把人的发展看作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连续过程,体现了一种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内隐含着生态学的意义。
3、“生命全程观点”包含着一种整合性的科学观。
第二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前):教育学尚未独立,所以幼儿教育学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片断的。More<<<
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后期):在此阶段More<<<
三、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More<<
孕育阶段
1.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1)西汉时期。如《大戴礼》的《保傅》篇中曾记有殷周统治者如何注意胎教,如何为太子选择保傅人员,使太子“自为赤子时,教固已行矣”……
(2)魏晋南北朝时期。 <<<<<
2.在古代,国外也有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我国古代古书记载
(2)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在《教子篇》、《勤学篇》中论述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用“试儿”的方法,观察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的特点。他注意胎教,指出:“婴稚(7、8个月大)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3)南宋朱熹编的《童蒙须知》和《小学》。也注重胎教,他认为孕妇应注意“一寝一坐,一言一念,一视一听”,以使胎儿能够“气禀正而方理全”。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
古代国外哲学家、思想家
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437)。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2—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学前教育和胎教(即优生)<<<<<<<
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指出:“婴儿时期的所得就是青年时期的收获,凡是每个儿童应该学习的东西就应早点开始”<<<<<<
柏拉图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他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凡事之开始,为最重要之点,而于教育柔嫩儿童,则更宜注意。盖其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时也。”
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他还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亚里士多德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主张婴儿出生后喂母乳,从小要多运动,并习于寒冷。
他认为在五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以免妨碍其发育。
主张儿童学习唱歌和演奏。
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的尝试,从出生后每七岁为一阶段,到二十一岁止。
昆体良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
注意婴儿的语言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
主张为儿童挑选好的乳母和教育者,因为儿童从教育者那里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道德观念。
认为游戏对增强智慧,培养品格有积极作用。
萌芽阶段
在此阶段,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结束的繁荣,教育科学得到发展。从17世纪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1806年赫尔巴特写成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教育科学独立。在教育著作中,论述了学前教育思想。
特点: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理论比前一阶段,更加系统、完整有现实性(指导了当时的教育)
我国在唐宋以后,长期闭关自守。(见参考资料P12)〈〈〈〈〈
萌芽阶段
(一)国外教育家及论著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 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二)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也是研究幼儿教育最早的理论家之一,主张以母育学校来教育出生至六岁的孩子,应该在家庭中由母亲进行教育,影响很大。福禄倍尔就是以夸美纽斯理论为基础于19世纪创立了学前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出版。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新生一代分为四个年龄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阶段,认为幼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却它的话他们将迷失方向。
夸美纽斯关于幼儿体育的理论〈〈〈〈
智慧和知识的教育:主张〈〈〈〈
道德训练,摒弃其宗教内容。主张〈〈〈
夸美纽斯关于幼儿体育的理论
(1)十分重视婴幼儿的体育,认为体育是父母成功教育子女的基础。
(2)在体育事实上主张:
A、保护胎儿 ,怀孕期间注重饮食活动;
B、提倡母亲亲自哺乳;
C、注意饮食、添加辅食;
D、要慎重用药;
E、要细心保护婴幼儿;
F、要注意正当生活秩序;
G、注意婴幼儿的锻炼和娱乐;H使孩子心情愉快。
智慧和知识的教育
(1)向幼儿进行广泛的、启蒙的知识教育;
重视保护和训练儿童的感官;
(3)重视语言训练;
(4)在智育进行中,应按能力进行,尤其是初步的算术教育。
(5)提出多种用于丰富知识,发展智慧的方法——“心智”的教育
(6)特别注意同龄儿童的相互学习和帮助。
(7)主张“直观教学”
道德训练
(1)内容:尊敬长辈、讲究整洁和礼节,让儿童说实话,不说谎话或言过其实,使孩子习惯于劳动,厌恶懒惰。从幼年期养成约束自己愿望和习惯(忍耐),要学会仁爱、乐于施舍、乐于助人、谦恭的良好品质。
(2)方法:
A要给孩子提供各种行为永久的范例;
B要进行适时的聪慧的教导和锻炼;
C适当规定训练。
初创阶段
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一)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
(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
(三)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福禄贝尔(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主要成就(贡献):
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
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继福禄贝尔之后对学前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并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及系统观察法和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教育实验,提出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推进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她在1909年写成《蒙台梭利教学法》,她还著有《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蒙台梭利基本的教材》、《教育的自发活动》等书。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儿童观为依据的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4、教师的作用
合适的教育环境
(1)自由的气氛
(2)结构和秩序
(3)真实和自然
(4)和谐和美感
(5)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
感官训练
她设计和发展感官的一套教材、教具有:
(1)帮助儿童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冷热、轻重和大小、厚薄、长短及形体的触觉练习教具和活动;
(2)鉴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及形体的视觉练习教具和活动;
(3)使儿童习惯于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听觉训练教具和活动;
(4)提高儿童嗅觉和味觉灵敏度的嗅、味觉训练教具和活动。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的意义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在清末维新运动中,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1858——1927年)在《大同数》中的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年)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年)
幼儿教育家张雪门(1891——1974年)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
(1)提出完整的学前社会公共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2)提出以儿童为本位,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并认为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养育。
(3)虽重视学前教育的思想可贵,但提出的学前养育机构代替家庭教育是不现实的,只能辅助家庭和家庭共同合作教育儿童。
陈鹤琴(1892-1982)
我爱儿童,儿童爱我——陈鹤琴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对幼稚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还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
我爱儿童,儿童爱我——陈鹤琴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3)幼儿园课程理论〈〈〈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陈鹤琴教育主张总结
活教育
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③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1、教育观
陈鹤琴先生指出,要遵照活教育的精神办幼儿园,必须“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己去动手用脑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能搞传统的注入式,消极地管束幼儿等等。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
2、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当是育人,培养国家民族所需要的新生一带,培养像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那种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和做、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
3、教育方法
实现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
4、教育内容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5、教育原则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17条原则,如“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等,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中是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理论
A、课程的中心
B、课程的结构
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被称为“五指活动”。
C、课程的实施
提倡综合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陈鹤琴教育主张总结
(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
(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我们要建设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揭露、批评了我国幼稚园的三种病症: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主张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
贡献和观点
(2)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是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①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
②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
③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她们发问;
④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她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
⑤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她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她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幼儿教育家张雪门
曾在北平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他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幼稚园课程进行研究,出版了不少幼儿教育译著。主要著作幼《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研究》、《幼稚院组织法》等。
本章课后思考
识记: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领会: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分析:介绍柏拉图、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康有为、陈鹤琴有关学前教育的教育观点及实践活动。
本章推荐阅读文章
徐晶晶, 顾薪. 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J]. 上海教育 , 2006,(12)
牟秀玲. 谁为她们说话——兼论学前教育的地位[J]. 学前教育研究 , 2005,(03) 摘要: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日益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学前阶段属于非义务教育,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在幼教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规范的地方。
刘晓东.夸美纽斯论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J]. 幼儿教育,2004,(7、8)
顾荣芳.蒙台梭利——儿童健康教育思想述评[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4、5)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
(一)托儿所
(二)日托中心
(三)幼儿园
二、影响幼儿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贡献
(二)埃里克森的贡献
(三)皮亚杰的贡献
三、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
托儿所
1、第一个托儿所是由麦克米伦姐妹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的。
2、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游戏学校。
3、1933年10月,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联邦政府紧急救济署批准建立托儿所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到1938年他们先后为20万贫困儿童提供了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机会。
4、“幼教优先方案”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拨款施行的一种补偿教育计划,开始于1965年夏天,主要收托家庭收入低微的4——5岁的儿童。
“幼教优先方案”
“幼教优先方案”有5个组成部分:
(1)为儿童医药与牙科方面服务;
(2)社会服务于家庭教育;
(3)使用自愿服务人员;
(4)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服务;
(5)做好入学准备。
幼儿教育家张雪门
曾在北平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他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幼稚园课程进行研究,出版了不少幼儿教育译著。主要著作幼《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研究》、《幼稚院组织法》等。
日托中心
日托中心的出现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工业革命为母亲走出家庭谋生提供了机会;(2)人们发现外出工作的母亲其婴儿的死亡率比不工作的母亲婴儿的死亡率高。
1、1844年,第一所日托中心在巴黎开设,目的是保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防止死亡。
2、1854年,纽约市的保育室与儿童医院开办了美国第一所日托站。到1897年这样的日托机构大约已有175所。〈〈〈〈〈〈
托儿所与日托中心的异同
3、托儿所与日托中心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全日制;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健康、营养、
社交和情感的发展;教师都是受过正规教育训练的。
不同点:时间不同,日托中心寄托的时间要长一些;服务对
象不同,日托中 心是为外来移民和贫困的有工作的
母亲服务的。托儿所却被看作是中上层家庭层家辅
助设施,富裕家庭的子女可以随意挑选他所进的托
儿所。
幼儿园
1、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2、1856年,舒尔茨在自己家里开设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园。
3、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所实验幼儿园。
弗洛伊德的贡献
1、其理论强调个体早期经验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确信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弗洛伊德首创“精神分析法”,主张精神分析学家应用“游戏治疗法”治疗儿童的情绪失调。
3、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就产生了发现和承认性别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成为以后生活中正常的性调节的基础。
埃里克森的贡献
1、他提出使个性健康发展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建立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个性健康发展的第二个任务是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和疑虑
3、个性的第三个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克服内疚感,这是3—5岁儿童需要发展的重要个性。
4、第四个任务是发展勤奋,克服自卑感。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阶段的比较
皮亚杰的贡献
1、第一阶段:0—2岁左右的孩子,皮亚杰把这一阶段
称为感知运动阶段。
2、第二阶段:2—7岁,称为前运算阶段。
3、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这阶段大约在7—11
(12)岁之间。
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
(一)儿童各自有不同的本性和特征
(二)基因结构与环境共同决定每个人的发展过程
(三)身体、心理、情感、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四)儿童的发展成长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五)态度与情感在学习与个性健康发展中是最重要的
(六)了解于可信赖的指导对儿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 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
(一)什么是学前社会教育
由政府或社会各界人士设立的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实施的教育。
(二)产生背景
二、战后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旧中国的学前社会教育
(二)我国解放区的学前社会教育
(三)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的发展
战后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
2、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迅速,幼儿入园率普遍提高
3、一些国家开始把学前教育列为义务教育
4、学前教育的年龄提前
5、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6、世界各国都加强师资培训
7、重视幼儿教科研工作的发展
我国解放区的学前社会教育
1、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所由边区政府主办,设在 较安全的后方,对象主要是奔赴抗日前线将士的儿女和烈士遗孤;
2、整日制的托儿所由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等单位主办,收托本单位干部、职工子女;
3、小学附设幼稚班为入学儿童的弟妹开办,解决其照看弟妹的问题;
4、“游击式”随根据地情况的变化,采取分散由群众抚育与集中保育交替的方式,由一名负责人作组织、联络检查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的发展
1、全面改革、逐步发展的十七年
2、横遭浩劫的十年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前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和重视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幼儿教育
(一)教育的生态环境
(二)儿童教育生态学 1、关系 2、意义
二、儿童教育人类学与幼儿教育
(一)什么是教育生态学、儿童教育生态学
(二)人类发展生态学
(三)内容 综述
三、儿童教育社会学与幼儿教育
四、儿童心理学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
1、层次(1)是以教育为中心,结合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2)是以某个学校某一教育层次或类型为中轴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它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3)是以个人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因素组成的系统,还要研究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的环境因素。
2、如何结合?(1)家庭(2)学校环境(3)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4)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5)社会政治体制
什么是教育生态学、儿童教育生态学
1、教育生态学是指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2、儿童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生态学,旨在阐明生态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应用及其评价。这门学科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预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及学习活动的伤害。
内容
1、学习的预备环境的意义
2、儿童教育的环境设计与现代幼儿教育
3、儿童的生态常识
4、现代幼儿环境教育观
(1)就教育目的来说,现代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利用环境的力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接触中,吸取环境中的养分,分享人际之间的爱与关怀,保持心理的平和与平静。〈〈〈〈〈〈
(2)就教育的内容来说,现代幼儿环境教育需充分考虑环境各层面的教育功能,包括物质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3)就教育方法来说,现代幼儿环境教育的实际功能,或许比教师用心良苦的言教、身体力行的身教都更为直接。环境是幼儿主动活动的向导,也是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可靠伙伴。
综述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儿童教育生态学与现代幼儿教育之间的基本关系甚为密切,是幼儿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一。从儿童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幼儿教育原理,可探明儿童行为发展与教育的生态学基础。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内容
第三节 儿童发展观
第四节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 儿童发展制约幼儿教育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
三、发展的特征
四、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
天性――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3)笛卡尔
2、环境决定论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 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2)遗传素质
(3)后天环境和教育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遗传素质
①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发展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基本前提。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儿童在智力、才能、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 ④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后天环境和教育
①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 ②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④通过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 ⑤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使用,也是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1)婴儿期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2)幼儿期则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1、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2、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3、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内容
一、儿童生理的发展 1、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 2、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 3、儿童牙齿的生长 4、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二、 儿童心理的发展 1、智力的发展 2、语言的发展
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1)视觉的发育
(2)听觉的发育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4)触摸觉的发育
(5)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语法的发展
(3)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发展观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二、 儿童教育观 1、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1)"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说 (2)"维持――促进――诱导"模式 2、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第四节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近三、四十年,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新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二)关键期的学说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三)环境在早期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起促进作用
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提出的。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所谓“印刻”的概念。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
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卡玛拉被救回到人类社会时,约七、八岁,从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生活方式等都表现出狼的习性。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的介绍
1、儿童行走训练的实验
2、抓握训练的实验
3、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也是在婴幼儿期奠定基础的。
(二)从幼教成功的经验,
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三)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
第五节 儿童发展制约幼儿教育
一、教育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本章课后思考
识记:
儿童发展。
理解领会: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本章推荐阅读文章
单中惠.西方现代儿童观发展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8)
内容提要:在西方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儿童观。西方现代的儿童观始于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的儿童观,为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代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大力提倡新的儿童观的同时,又把它应用于教育实践,推动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20世纪以来,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提倡和应用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这必将会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四章 现代幼儿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目标的社会取向
目标的教育取向
目标的发展取向
目标的社会取向
在任何社会里,有关教育的一系列价值取向其实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期待的一种折射。因此,要讨论某一社会有关教育的价值取向必先要讨论该社会的特点及对社会成员的要求。
学前教育机构在幼儿人格与所有社会因素的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卓越的作用。
学前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层面,是使幼儿为接受下一阶段的义务教育而进行社会准备。
目标的教育取向
教育所追求的最终价值是什么?
我们认为,从一个角度看应该为:第一位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知的兴趣、探索的欲望;第二位是提高学生认知的、审美的能力;第三位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价值在幼儿阶段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含义是远期发展价值,即终身发展的价值。
第二层含义是中期发展价值,它指幼儿为学校学习所做的能力方面的准备。
第三层含义是近期发展价值,指当前的发展价值,即在活动中幼儿当时的发展。
目标的发展取向
这一目标即关于幼儿个人本身的目标。
1、幼儿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教师要尊重这个规律。
2、发展的定位应是终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可以急功近利。
3、教育要引导幼儿发展,不能落在其发展的后边。但也不能硬灌知识,强行发展。
4、幼儿的发展是主动的过程。
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
关系结构图:
各时期对幼儿园教育的阐述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
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体系(图)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为生命的发展奠基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
保教合一的原则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
统和学习的原则
主动学习的原则
重视环境教育的原则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的含义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在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来提高人的后天素质。素质教育就本质上来说,是对人的理想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背景
素质教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2)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3)素质教育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通向它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 国外有关幼儿教育目标的简介
法国有关幼儿教育目标的简介
前苏联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
美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
日本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法国有关幼儿教育目标的简介
教育原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为主。
学前教育的作用——教育作用、补偿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的衔接作用。
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幼儿在体力、社会性、智力、艺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幼儿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
不同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二、前苏联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
幼儿教育的总目标——把学前儿童培养成为“个性全面协调的发展,能符合新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创造性,并且具有一系列对今后整个生活有重大意义的品质优良的儿童”。
具体的教育教养工作由三个纬度展开
日本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
日本教育法第一条规定:
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这是各种教育都要贯彻的最终目的,因而幼儿园教育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
本章课后思考
本章重点内容:全面实施幼儿园教育任务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考核要点:领会运用:结合对幼儿园的调查,分析幼儿教育的任务;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写出单元目标计划。
本章推荐阅读文章
石筠韬.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探微[J]. 学前教育研究1997(6)
内容提要: 学前教育价值即是学前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具体来说,即学前教育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功用性如何"所谓功用,一方面指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功用,另一方面指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作用"学前教育发挥什么作用,这与人们的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有关"实际上,无论哪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其中总渗透着一定的教育价值观,都在追求或实现一定的教育价值"
袁爱玲.知识经济时代幼儿教育目标的新取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内容提要: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将使未来社会突显高变化性、高创新性、高竞争性、高合作性和高冒险性等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幼儿教育目标的新内涵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幼儿如下品质与能力:认识变化、适应变化、喜欢变化、促进变化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竞争意识、竞争道德与竞争能力;乐于合作的态度与善于合作的能力;大胆质疑、勇敢探索、不畏困难、敢于胜利的气概。
张楚廷.再论素质教育的基本点[J].中 国 教 育 学 刊2003(3)
内容提要: 上世纪末,素质教育在大、中、小学兴起,在中国大地兴起。一方面,是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倡导;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客观现实促使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思考。然而,时至今日,对于素质教育仍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其实,不同理解的存在,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我们还是愿意看到对素质教育应有一种不失准确的理解。
刘 苍 劲.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素质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内容提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表现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效的素质教育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积极因素,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的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李生兰.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内容提要:这是作者在美国学习考察期间对美国学前教育的简要介绍,其中包括了学前教育的目标、途径、教师、家园合作以及启示与反思五部分内容。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幼儿体育
幼儿体育的意义
幼儿体育的任务※
幼儿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幼儿体育的生理基础
幼儿体育的心理基础
一、幼儿体育的任务
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锻炼身体,
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对
体育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卫生习惯。
二、幼儿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
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幼儿体格锻炼※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幼儿安全※
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合乎卫生要求的房屋、
设备和场地
合理的营养和膳食
(二)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生活制度是指什么?
制度生活制度的依据
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2、根据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
3、考虑季节的变化、地区的特点以及家长的需要。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
晨间活动
早操和晨间锻炼
教学活动
游戏和户外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
离园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睡眠、饮食及保持个人身体、服装及环境清洁等习惯。 首先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幼儿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般不低于1 2 小时,其中的午睡时间应不少于2 小时,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睡眠的姿势应保持仰卧和右侧卧为宜。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学习整理床铺、把衣服鞋袜整齐放在固定地方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包括愉快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定食定量、不偏食不抵消食,不边吃边玩、不吃零食等。 再次,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每天洗脸、洗脚、刷牙,经常理发、剪指甲、擦鼻涕,正确使用手绢,会保持服装的整洁及环境整洁等。
(四)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形式
(1)早操
(2)体育课
(3)户外体育活动
1、按场地分:
户外体育活动 室内体育活动
2、按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分散活动
3、按规则:
有规则活动 无规则活动
4、按使用材料:
徒手进行的活动 持器械进行的活动
依靠大型器械进行的活动
利用自然进行的活动
5、按严密程度与指导方式的不同:
正规性体育活动 非正规性体育活动
进行体育活动时一些注意的事项
1、运动量从小到大再到小。
2、运动强度和密度合理搭配。
运动强度较大,密度应相对小些;运动强度较小,密度可以适当增大些。
3、身体各部位活动有机结合。
4、注意季节、气候的特点。
※
(五)幼儿体格锻炼
(六)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幼儿安全
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职责
1、负责照顾幼儿一天在园的生活(饮食、盥洗、午睡)
2、负责保管本班的物品、用具,保管幼儿衣物等用品。
3、负责本班房室、设备、环境及包干区环境卫生的清扫、清洁。 4、负责按要求定期做好幼儿茶杯、毛巾、玩具、被褥等用具的清洁、消毒和保养。 5、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6、在保健医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配合维护幼儿安全及卫生保健。
(七)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
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要点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3、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治疗)
4、调动家长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游戏治疗的八个基本原则
原則一:治疗者必须和儿童建立温暖友善的关系,也要尽早建立良好的默契。
原則二:治疗者必须接受儿童真实的一面。
原則三:治疗者在与儿童的关系中,要建立宽容的感受,让儿童能自由自在的表达他的感受。
原則四:治疗者要敏感辨识儿童的感受,并以能让儿童領悟到自己行为的方式,回馈这些感受给儿童。
原則五:治疗者必须尊重儿童能夠把握机会解決自己问题的能力,做选择和着手改变是儿童的责任。
原則六:治疗者不要企图用方法來指导儿童的行动及谈话,让儿童带领,治疗者跟随。
原則七:治疗者要知道治疗是一段渐进的过程,不能急着赶治疗的进度。
原則八:治疗者为了让儿童在治疗关系中负起应负的责任,以符合真实生活的世界时才可以实现。
第二节 幼儿智育
幼儿智育的意义
幼儿智育的任务
幼儿智育的内容
一、幼儿智育的意义
几个概念介绍
(1)智育
(2)技能、技巧
(3)智力
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智育
(1)从社会价值上讲
(2)从个体发展的价值上
(3)从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上讲
二、幼儿智育的任务
教给幼儿形成初步的概念
发展幼儿的智力
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
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幼儿智育的内容
知识教育
发展智力的教育
1、感知觉的教育
2、培养观察力
3、发展思维能力
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科学开展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 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以生动、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 是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智力游戏由游戏的目的、构思、规则和结果四个部分组成:
1、智力游戏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智力训练任务提的。
2、游戏的构思也即玩法, 它是根据游戏目的和特点设计的, 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活动的要求。
3、智力游戏的规则是对构思的要求和约束, 它从属于游戏的任务, 在游戏中起指导、组织、调整幼儿行为的作用, 以保证游戏目的的实现。
4、智力游戏的结果是游戏目的实现的程度。
第三节 幼儿德育
幼儿德育的意义及任务※
幼儿德育的内容※
幼儿德育过程※
幼儿德育原则※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
一、幼儿德育的意义及任务
德育的概念
幼儿德育的意义
1、向幼儿进行德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是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3、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
4、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幼儿德育的任务
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确定内容的依据
如何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
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
三、幼儿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概念
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
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
知——道德认识
情——道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
行——道德行为
知、情、意、行的关系
四、幼儿德育原则
概念
内容
(一)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幼儿相结合
(二)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
(三)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幼儿德育的方法
幼儿德育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
说理教育法
情感陶冶法
实际锻炼法
品德评价法
第四节 幼儿美育
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1 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美感和初步的是审美能力
2 使幼儿学习简单的艺术活动技能,发展艺术创造力
幼儿美育的实施※
幼儿美感的发展及其特点※
幼儿美感的发展及特点
幼儿的美感与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紧密。
幼儿美感是直接表面的。
幼儿的美感具有行动性。
第六章 幼儿游戏
第一节 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第三节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特点和
指导
第一节 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
有关游戏的理论 *
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游戏的种类 *
一、有关游戏的理论
什么是游戏(关于游戏的概念)
游戏的理论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P218“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特点是:①趣味性 ②具体性 ③虚幻性 ④自由自愿性 ⑤社会性
丁海东《学前儿童游戏论》P15 刘焱 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毛曙阳在《关于幼儿游戏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
二、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
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他甚至认为,艺术和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标志。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也指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
四、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
(四)游戏与人格发展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游戏是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游戏促进大脑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
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
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
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4、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
(四)游戏与人格发展
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
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
①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也有利于疏导消极情绪
②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志的培养。
③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④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五、游戏的种类
(一)从认识发展的角度分类
1、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袖手旁观的行为
3、单独的游戏
4、平行的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创设幼儿游戏场地
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一、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关注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
自主游戏——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当前现状——“三轻三重四困惑”现象,即轻自主自发生成重设计导演,轻自由表现重集中统一,轻游戏过程重游戏结果,以及教师对什么是游戏的认识困惑,如何指导的尺度困惑,游戏与发展的引导困惑和游戏评价的标准困惑。
二、创设幼儿游戏场地
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1、促进儿童的发展
2、培养儿童的自信
3、保证儿童的安全
三、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玩具的教育价值
玩具的种类
对玩具的基本要求
各班玩具的选择
玩具的使用
第三节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特点和指导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智力游戏
一、角色游戏
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的发展
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的指导
对游戏的评价
(一)什么是角色游戏?
1、角色游戏
2、角色游戏特点*
3、角色游戏产生背景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1、角色的扮演
(三)角色游戏的发展
1、角色游戏主题的发展
2、角色游戏情节的发展
3、角色的发展
4、规则
5、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
(四)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材料,且受同伴的影响较大。
2、在角色游戏中喜欢重复某类角色个别的典型动作。
3、会经常变换游戏角色,有时出现“角色混淆”。
4、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性水平低,多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五)角色游戏的指导
1、确定游戏的主题
2、分配角色
3、设计游戏的情节,布置游戏的环境
4、指导游戏的进程
5、游戏结束部分的指导
(六)对游戏的评价
1、对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
2、对教师指导作用的评价
二、结构游戏
什么是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结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
(一)什么是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看,是一种素材玩具游戏。
(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
(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
共同点:
都是创造性游戏,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
(二)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智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美感
(三)结构游戏的指导
1、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突出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
2、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印象,关注并注意收集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
3、帮助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操作的技能。
4、有顺序地提供结构游戏材料
5、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三、表演游戏
什么是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什么是表演游戏?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二)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三)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二)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1、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2、童话与科学的整合*
3、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
为幼儿选择供表演游戏用的儿童文学创作
让幼儿熟悉简单的表演技能,启发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
教幼儿简单的表演技能,启发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
应注意准备简单的服饰和道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智力游戏
定义
智力游戏的分类
智力游戏的教育作用
智力游戏的指导
智力游戏案例介绍
(一)定义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 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有规则游戏的结构包括的因素:
1、有特定的游戏任务
2、游戏的构思
3、游戏的规则
4、游戏的结果
(二)智力游戏的分类
1、听觉智力游戏
2、视觉智力游戏
3、触觉智力游戏
4、嗅味觉智力游戏
5、发展记忆力智力游戏
(三)智力游戏的教育作用
它以生动、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 是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四)智力游戏的指导
(一)智力游戏的选编及其准备
1、选编:
(1)游戏的内容必须与幼儿已有的认识结构接近 ,
(2)选编的游戏要循序渐进,
(3)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统一。
2、准备:
(1)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2)熟悉智力玩具或学习材料
(五)智力游戏案例介绍
本章参考资料
王小英:“无为而为”的游戏活动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摘要]幼儿游戏没有外在功利性目的,其“无为”即无外在目的而为,但却带来了“实为”的结果———幼儿的身心发展。这一结果虽非刻意求之,但却自然得之。游戏是从人性深处流淌出来的旋律,游戏是一种“心”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解放感、自由感,是其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沃土。
刘焱、朱丽梅、李霞:主体性表演游戏的探索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摘要]要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育和发展功能,必须按照游戏的本质特点来对待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把发挥和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作为探索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方法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表演游戏将是幼儿在教师支持下的自主活动。教师不为幼儿的表演游戏预设框架和标准,表演游戏将在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发展与完善。因此,我们把以幼儿主体性发展为导向的表演游戏简称为“主体性表演游戏”。
杨静: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特征及结构探析,集美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摘要]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各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自由游戏自由度高、区域游戏选择性大、主题游戏综合性强;活动结构具有由低到高发展、活动层次具有逐级递进、活动内容具有交叉互补的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整合各种游戏活动,形成游戏形式自然地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结构,实现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整体功效。
王春燕:幼儿园游戏:本体价值的失落与回归 ,教育导刊2005年第3期
[摘要]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既要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发挥儿童游戏的主观能动性!又要贯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发挥引导者作用。然而!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儿童的意愿,当教师的要求与安排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游戏环境!通过教师的巧运心智转化为儿童的需要时!教师的要求便成了儿童的意愿!这样!教师就作为儿童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才会避免教师以)导演(的面孔出现并居高临下支配儿童游戏的状况!儿童的游戏才能真正具有愉悦价值!并促进儿童的发展与成长。
华爱华:幼儿园游戏辩说,幼儿教育2005年第5期;
[摘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与配套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的出台, 为上海的学前教育二期课改搭建了实践的平台。 其中, 游戏的文本呈现方式引起了较多的关注甚至争议。这种呈现方式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 它对实践的意义又如何‘本文试图以粗浅的理解为其辩说。
黄进 :游戏精神的缺失:幼儿园教育中的反游戏精神批判,南京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06期;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存在方式。以"自由"、"和谐"为内涵的游戏精神,与现有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幼儿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体验的虚假性"等反游戏精神的现象格格不入,应以游戏精神重建幼儿教育。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学
第一节 幼儿园教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含义
第三节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评价
第四节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幼儿园教学思想的发展
哲学与教育学的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
一、哲学与教育学的研究
来自西方的传统
我国学前教学思想的演进
(一)来自西方的传统
夸美纽斯提出的感官唯实论。
洛克主张经验论。
卢梭提倡自然教育学说。
裴斯泰洛奇“现代小学教育的鼻祖”。
福禄倍尔建立了以“恩物”为教学玩具的作业体系。
杜威主张“做中学”、“教育即生活”。
孟台梭利以感官教育为重点。
(二)我国学前教学思想的演进
我国古代的幼儿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1)内容:生活能力的培养、自然知识的传授、道德行为的培养、身体方面的锻炼,具有为成人生活做预备的教育导向。
(2)原则:注重胎教和早期环境的影响、态度要诚信无欺、爱与教相结合。
(3)方法:提倡顺应儿童心理的特点、以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体罚。
二、心理学的研究
精神分析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发展成熟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含义
幼儿园教学的概念
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
幼儿园的教学原则
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
概念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区别
(一)概念
幼儿的教学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幼儿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智力活动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二)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1、幼儿是通过亲自摆弄、操作、触摸等感知客观
事物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身体的活动,运用
各种感官,直接接触周围现象,在与环境中的人、
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
二、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
(一)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日常生活活动(教育意义)
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启蒙性
生活化
游戏性
活动性
潜在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
模式的种类
选择模式的原则
选择模式的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多样化、特色化、综合化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
接待入园
晨检
早操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间隙活动
游戏或自由活动
盥洗
进餐
睡觉
午点
游戏或户外活动
离园
三、幼儿园的教学过程
教师、幼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一)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体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接受学习)
分组或个别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参与、启发、支持、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发现学习)
(二)幼儿
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否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能否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学过程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内容
幼儿进行各种类型活动的原料,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中介。教学内容必须具有较高的发展价值,能够促使幼儿不断地在自己的现有状况上得到发展。(“鹰架”的作用——或“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手段
连接教师、幼儿、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教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儿童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四、幼儿园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个别对待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评价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二)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设计教学单元目标。
设计每一活动的具体目标,即行为目标。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将教育评价置于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之中展开,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
具体的评价方法包括:
1、观察记录法
2、对话法
3、建立幼儿档案
4、反思法
第四节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直观的方法与口语的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活动操作法
暗示教学法
发现法
(一)直观的方法
观察
演示、示范和范例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二)口语的方法
讲解
谈话法
练习的方法
游戏法
发现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
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活动操作法
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案例
(四)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注意
暗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暗示的内容必须具体,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产生教师预期的效果。
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发挥其积极影响,消除不利影响。
(五)发现法
发现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幼儿园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在幼儿园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
确定让幼儿去发现的问题。比如在“会变的颜色”活动中,教师首先确定要让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变成另一种颜色。
提供环境或幼儿操作的材料。
提出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探索。
组织讨论,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进行验证或迁移操作。
将幼儿的探索、发现进行归纳,提取出经验。
本章参考文献
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摘要]基于生态学的理念,本研究运用复杂性思维方式,对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进行了剖析,发现了如下教育生态危机现象:僵化封闭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规范;单项、线性的活动方式;儿童被动、受控制的生存方式;对幼儿生命与差异的漠视等。这些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是:对儿童的错误假设,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被动的;过于强调科学主义,表现为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强计划性;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将其局限于知识获得。
刘晓东:学前教育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从维果茨基到“方案教学”,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摘要]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儿童的发展、强调儿童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发展,是近代儿童教育理论产生、发展的秘密,也是儿童教育理论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路基。教育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这一思想是贯穿现当代儿童教育理论发展过程的主要线索。
朱家雄:提倡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学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摘要]教学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实施“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时,“纪录”是十分有效的工具。幼儿教师应学做有研究价值的纪录,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
唐晓娟:概念和关系的明晰: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文化视角的审视和考察
[摘要]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作为一对存在于我国幼儿园教育生活中的概念,我们不应用包含和被包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规范,也不应用价值追求的理念来决定取舍。二者实质上分属两种文化土壤滋养出来的强势概念。之所以将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进行并置讨论,源于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事件的反思,源于对幼儿教育研究生活的关注,也源于对幼儿教育本真的追求。要展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我们必须从“课程”和“教学”分别进入中国公共幼儿教育机构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主流的历史过程谈起。
焦敏:改革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摘要]幼儿在园一日的各种活动,都是有效的教育活动,这其中,既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又有学习活动;既有自由、自主的选择性活动,又有有组织、有指导的教育活动;既有幼儿与玩具、材料等物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又有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应该说,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之应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教育功能。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活动组织到活动评价,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重上课轻其他活动、重局部轻整体、重个别轻全体的倾向,致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学前教育学全套PPT课件教案(学前教育ppt课件免费下载)
学前教育学全套PPT课件这个PPT共337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教育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