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知识讲座PPT课件这个PPT共42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PPT的教学目标学会怎样交朋友,学会请求帮助,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杜绝小学化知识讲座
幼儿教育小学化 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一、什么是“幼儿园”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建的,原先他把自己办的育儿机构取名为“婴儿职业所”,但总觉得不妥。后来有一天,他和助手们在树林中散步,看见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而顿生灵感,决定取名为“幼儿园”。他觉得幼儿的活动场所应该像花园一样自然、清新、美丽,幼儿就像茁壮成长的花草树木,幼儿教师就像富有爱心而辛勤的园丁。因为“幼儿园”的称谓贴切、顺口,富有诗情画意,蕴涵了幼儿园的精神实质,这三个字便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沿用。
按照“幼儿园”的来历来理解,幼儿园就应该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快乐花园
二、幼儿园的重要性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说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句话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 三、幼儿学什么
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怎样交朋友
3、学会请求帮助
4、学会剪剪、贴贴
5、学会遵守规则
6、学会对自己负责
7、学会辨识标记、概念、节奏
8、其它能力的培养
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立性的锻炼是小宝贝们在幼儿园要学习的最首要的一课。
在家里,父母们会没有什么意识地倾向于帮孩子做一些细小的生活琐事,比如扣扣子、系鞋带、穿衣服等,甚至爸爸妈妈们在送宝贝去幼儿园的时候,会帮他们把小书包一直背到教室。父母的关怀无可非议也自然而然,但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就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大班的他们要学会渴了自己用杯子接水喝,午睡前自己脱衣、脱鞋,睡醒自己穿戴好。他们要学会自己上厕所,并逐渐熟练饭前便后自己洗手,他们还会学着在每次玩玩具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
这些简单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也能够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在能力和心理上都更加坚强。
2、学会怎样交朋友
怎样和小朋友们相处是现在独生子女社会宝贝们面临的艰巨现实。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们也会通过一些机会或途径有过类似的和其他小伙伴儿接触的经历,比如邻居家的小弟弟小妹妹,或者在亲戚家里一起跑过跳过的小朋友,等等。而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空间去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不同的小朋友建立友谊,怎样处理各种人生之初的简单人际关系。 孩子们会在集体中学着如何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并找到可以开始谈话的话题。比如有的小朋友会说:“我也有这样一个米老鼠的水杯。”“嗯,我的杯子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未来的亲密挚友也许就是这样相识的。孩子们也会从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领悟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比如他会把关注点不只放在自己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别人,比如他会用“你如何如何……”来代替说“我如何如何……”来开始和别人的交谈。
而在群体中,他们也会慢慢学着如何能够让自己和让别人都感到快乐,以至于大家都感觉舒服。这些与人相处的经历已经锻炼对于他将来上学乃至在集体中工作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幼儿园里也必然会遇到不愉快,和小朋友争吵或打架了,他们也可以学着怎样自己解决问题,怎样和好,怎样继续一同玩耍和相处。
人与人的相处是人生中无可避免也充满艰难和困惑的一个境遇。孩子们能从小实习和适应这些人生难题,总是对他们有一些好处的。
3、学会请求帮助
学会寻求帮助,或者说出自己的困难;学会和老师相处,其实也是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里获得的一大收获。
会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在集体中会过于羞涩和胆怯;在操场上玩的时候摔疼了、跌破了也不知道向老师求助;不会做的事情也不问;小便解出了也不和老师说等等。这是许多小朋友都发生过的情形。在幼儿园里,老师会鼓励孩子大声说话,有事告诉老师。有没有发现:原来羞羞答答的孩子更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了?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的幼儿园老师在孩子的未来的求学生涯中至关紧要,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同其他老师和成人的相处方式。如果孩子能够从家庭之外的长辈那里得到肯定、温暖和威信,那么,这种积极的经验会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面对和处理其他各种各样的关系。
可能有很多家长会说,这和孩子的性格有关系的。是的,这与孩子的性格是有一定的关系,但他们通过培养、锻炼是可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尽管在那些比较外向又会要求关爱或关注的孩子中间,想得到更多的注意会比较不容易,但这些孩子在锻炼着寻求帮助、讲出自己的困难的同时,其实是在挖掘和发展着自己内心的强力和自信,这是有助于孩子的情商的发育的。
4、学会剪剪、贴贴
不要小看了孩子从幼儿园拿回家的那些他自己制作的粘乎乎的手工或者画的有点“抽象”的画,那不仅是他们创造性的最棒表现,更是对他们小手功能的必要锻炼。
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上,孩子们会和大大小小的纸片、纽扣、绳线、剪子、小刀、胶水、画笔等等打成一片:剪子在他们的手中被磕磕绊绊地操作着;小刀裁出的纸片还带着毛边;那么小的扣子被他们十分精心仔细地粘在“小猫”眼睛的地方;给公主的彩虹裙子涂颜色,那么多颜色他们却涂得那么边际清晰而不混乱……
也许有的孩子会在这时更喜欢折纸,有的孩子则更喜欢画画。这都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就行了。这些剪剪贴贴、涂涂画画能够更好地锻炼孩子小手的肌肉和筋骨。这种训练在学龄前是十分关键的:它会给孩子在上学之后写字这项每天必有的“体力活儿”提供一定的基础。专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重视这样的动手经历,这样孩子将来学习写字会容易得多。而制作手工,也能进一步深化孩子从婴儿时就开始发展的精细动作,而手部精细动作的强化还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这些精细的工作,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细心、观察力和分辨相类、相似事物的能力。幼儿园里的纪律性和规矩,还有集体生活带给孩子们自律的自觉意识,都为他将来的学校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5、学会遵守规则
在幼儿园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其实贯穿着许多规则,日常的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程序: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会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待;手工课结束了,会把画笔收到架子上,把废纸或垃圾扔到垃圾桶;做操时,他们自动就排好队;该午睡的时候就不能任性乱吵,因为那样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同时,集体生活也会加强孩子的自制力,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不会随便插嘴,因为那样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也不会像平时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一样,一会儿走神儿想吃东西,一会儿又不专心要玩儿汽车,孩子多少都会克制自己的那些任性的冲动,更多从一个大环境去考量自己的行为。
6. 学会对自己负责
幼儿园里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户外活动,跑步、滑滑梯和球类等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身体机能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操场上的活动也锻炼了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怎样蜷起腿钻过那个圈圈,怎样找小朋友同自己一起玩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的游戏,操场上的自由活动同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可不一样,在公园里,爸爸妈妈的眼睛老盯着孩子,会告诉孩子每一个项目怎么玩,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喝彩。而幼儿园操场上的活动是完完全全由孩子自主的,他们学会了真正对自己负责。
7.学会辨识标记、概念、节奏
幼儿园里没有认字阅读课,但孩子在这里认识了数字,辨别了物体的颜色、形状。知道把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知道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研究表明,学习唱歌跳舞,懂得了节奏感令孩子朗读的水平提高了;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欢手工课一样,女孩子通常会忽略积木。专家指出,搭积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如果孩子想搭一个高塔,手上又没有长积木,他们会发现两块小积木拼起来可以变成一条长的。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习除法、分数和几何打下了基础。
8、其它能力的培养
有一些东西,虽然在家里也可以做,但毕竟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孩子一个持续的、精神集中的、共享的和能动性的环境,它带给孩子的刺激和启发会比在家中进行时要更有效果。
讲故事——会话的训练。在家里虽然也可以进行亲子共读,也可以通过父母和孩子互相讲故事的方式来锻炼会话能力,但幼儿园里,小朋友很多,老师会通过上台讲故事、小朋友接龙讲故事、几个小朋友扮演不同角色地编故事等等更丰富的方式,给予孩子更有趣和多方面的练习。
唱歌跳舞、演小话剧——模仿能力、表现力和勇气的训练。父母或者家里的其他成员,毕竟都是家里人,孩子在他们面前肯定要比在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们面前要放松和自然。所以,在幼儿园里的表演,不仅会让孩子因为适度的紧张而更加认真,更能够让孩子锻炼胆量和大方的言行。
四、教师教什么
例子:一次游戏活动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中班的游戏“冲过地雷区”,孩子们要小心翼翼通过布满彩色纸球“地雷”的小路。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先跑步热身。然后老师在地上画了一连串大小不一,疏密相间的圆圈,然后让孩子们脚踩圆圈行走。过后,开始真正的“冲过地雷区”比赛。过程中,老师不断进行指导和增加难度。游戏后,老师安排孩子们清扫“战场”,把不同颜色的纸球“地雷”分类放好。
30多分钟的游戏结束了,我想问在座各位你认为,孩子能在游戏中学到什么?
这个游戏活动不同环节对孩子有着不同能力的培养:热身和基础训练是培养孩子的良好运动习惯;比赛,是培养竞争意识和对游戏积极的态度,以及投入程度;游戏过程中,会学到跑跳等动作,以及身体控制、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还有训练孩子勤于思考,智力上的发展;结束的整理工作,是训练良好 行为习惯,还有学习分类、颜色等方面作用。其实,一个这么简单的游戏活动,却蕴涵了这么多的教育内容。所以说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不是机械的,抽象的。而是通过各种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家长应关注孩子什么
1、学会生活生存
2、培养学习能力
3、养成良好习惯
1、学会生活生存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会系鞋带,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培养学习能力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十分有益。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比如科学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概括分类、数量、形状、时空等数学概念……幼儿园重视幼儿亲自参与活动,通过不断体验、经历,学习知识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3、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内容。
但是:目前的幼儿教育出现了怪现象——那就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表现
1.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 把教育活动称之为上课,每节课和小学一样45分钟。
2.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学知识,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地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一、还未上学便已厌学
二、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扼制了智力的全面发展
四、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五、扰乱小学教学秩序
一、还未上学便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这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地学习。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让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幼儿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幼儿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老师便批评、呵斥。幼儿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得到的只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使幼儿还未正式开始学习,就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据了解,全国30个省市的调查都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儿童中就已有35%左右不喜欢语文,40%左右不喜欢数学。
二、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学龄前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的柔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大脑就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幼儿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幼儿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超越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剥夺了他们“玩”的时间,幼儿没有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变得呆头呆脑。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信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扼制了智力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可能会埋没许多未来的音乐家、运动员、科学家、作家、演讲家。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设计的每个游戏活动都能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幼儿在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健康、活泼,在正式上学以后比那些整天在写字、算数上下功夫的孩子更有潜力 。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幼儿入小学一、二年级后虽然表现拔尖,但往往出现、所谓“三年级塌腰现象”,而接受正规幼儿的孩子则后劲十足、后来居上。
七是内省智力,指洞察、了解自己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哲学家、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等应有的能力。
八是自然智力,指对自然界的认识(如识别方向)和适应野外生活的能力,是水手、旅行家和猎人等应有的能力。
四、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以后才不会惧怕上学。 家长们挖空心思地选择幼儿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如3岁前是训练口语的关键期,结果被英语、算术过多地挤占了,会阻碍孩子的口语发展。
五、扰乱小学教学秩序
由于各个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老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的吧,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的吧,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让这些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可是要影响孩子的一生的。
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拢,让孩子早起步、早领先,实际是一种“近得利”的短视行为,是违背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之举。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玩童才是健康儿童。幼儿园要教育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这种“隐形教育”远远比单纯的多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得多。
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 ⋯ 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
end
谢谢各位家长